一、建设背景
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和水资源短缺问题的日益严峻,传统水务管理模式已难以满足高效、精准、可持续的水资源管理需求。智慧水务作为信息技术与水务业务深度融合的产物,能够实现水务系统的智能化监测、控制和管理,提升水务运营效率和服务质量,保障水资源的安全、合理利用。
二、建设目标
构建一个全面感知、广泛互联、智能决策、精准管控的智慧水务体系,实现水务业务全流程的数字化、智能化管理,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,降低水务运营成本,提升应急响应能力,为城市可持续发展提供坚实的水务保障。
三、建设内容
(一)数据采集与监测系统
水源地监测:在水源地安装水质、水位、流量等监测设备,实时掌握水源地的水质状况和水量变化,确保水源安全。
水厂监测:对水厂的进出水水质、水量、压力、设备运行状态等进行实时监测,实现水厂生产过程的自动化控制和优化调度。
管网监测:在供水管网关键节点安装压力、流量、水质监测设备,及时发现管网漏损、爆管等问题,降低管网漏损率。
排水监测:对排水管网、污水处理厂的液位、流量、水质等进行监测,保障排水系统的正常运行和水环境质量。
(二)数据传输与通信网络
采用有线和无线相结合的通信方式,构建稳定、高效的数据传输网络,确保监测数据实时、准确地传输到数据中心。
(三)数据中心与云计算平台
数据中心建设:搭建统一的数据中心,对采集到的各类水务数据进行存储、管理和分析,为水务业务决策提供数据支持。
云计算平台:利用云计算技术,提供强大的计算能力和存储资源,实现水务业务的弹性扩展和高效运行。
(四)智慧水务应用系统
生产调度系统:基于实时监测数据和预测模型,实现水厂生产过程的自动化调度和优化控制,提高供水质量和效率。
管网管理系统:建立管网地理信息系统(GIS),实现管网资产的全生命周期管理,结合管网监测数据,进行管网漏损分析和预警。
客户服务系统:搭建客户服务平台,提供用水查询、缴费、报修等一站式服务,提高客户满意度。
应急指挥系统:整合各类水务监测数据和应急资源,建立应急指挥平台,实现突发事件的快速响应和有效处置。
四、实施步骤
需求调研与方案设计:开展水务业务现状调研,明确建设需求,制定详细的智慧水务建设方案。
系统建设与集成:按照建设方案,分阶段进行数据采集与监测系统、数据传输与通信网络、数据中心与云计算平台、智慧水务应用系统的建设和集成。
测试与优化:对建设完成的系统进行全面测试,发现问题及时优化调整,确保系统稳定可靠运行。
上线运行与培训:系统正式上线运行,对相关人员进行操作培训,提高人员业务水平和系统使用能力。
五、保障措施
组织保障:成立智慧水务建设领导小组,明确各部门职责,加强协调配合,确保项目顺利推进。
资金保障:合理安排建设资金,拓宽融资渠道,保障智慧水务建设所需的资金投入。
人才保障:加强水务信息化人才培养和引进,建立一支高素质的智慧水务建设和运维团队。